经贸合作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08:46: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贸合作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贸合作论文

中俄经贸合作论文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在中俄经贸合作各个领域里均处于全国首位,是我国对俄合作中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最好省、最大省,被称为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黑龙江省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举足轻重,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一、黑龙江省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地位

黑龙江省因与俄罗斯地理位置毗邻、交通便捷、人文交流密切以及历史渊源深厚,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黑龙江省是开展中俄经贸合作的最早地区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中叶,黑龙江省就与当时的沙俄有了最初的贸易。苏联解体以后,黑龙江省也是最早进行对俄边境贸易、开放口岸的省份。早在1982年1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号文件批准,同意恢复黑河口岸对外开放。口岸的发展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成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的先行者。

2.黑龙江省在对俄经贸合作诸多领域居全国先列

查看全文

新时期经贸合作论文

1贵州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进程

1.1贵州省国际贸易发展概况

贵州省深居内陆,开放程度不高,经济比较落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尤其是2012年国发2号文件的颁布,为贵州省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带来了希望。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进出口额在波动中迅速上升。其中,从进口额来看,1978年贵州的进口额是1360万美元,2012年进口额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24倍,达到了167933万美元;从出口额来看,1978年贵州的出口额是256美元,而2012年则达到了495223万美元,是1978年的1935倍,可见其出口额增长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关税减免、贸易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出口增长非常明显,从2010到2012年这三年间,出口额增长率分别达到42.14%、56.01%、64.87%。纵观贵州省近年来的贸易状况,其进出口贸易在波动中快速增长。纵观近年来,贵州省进出口额变化是呈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基数较小,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偏低,进出口货物额不高,使得全省进出口规模较全国其他省份仍然处于落后水平。同时,由于新兴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国际贸易交易不足,相对于广西、云南国际经贸发展状况,贵州进出口贸易比较落后。根据以上分析发现,美国金融风暴,对贵州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贵州省对外贸易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

1.2贵州与东盟经贸合作状况

贵州省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西南经济区的东翼,具有西南地区与东盟开展边境贸易、腹地和西南经济区与华中经济区商品集散地及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东盟历来是贵州省进出口的重要地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后,各国相继出台税收减免、产品扶持等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以及资金投入。在贵州与东盟贸易往来中,贵州主要发展和出口初级工业品以及技术含量低的纺织、化工、生物技术、传统中药等行业;同时,贵州对东盟富有吸引力和有比较优势的轮胎、化肥、钢绳、烧碱等产品,以及食品、中药材等的出口量将会有明显的增长。此外,在能源贸易中,贵州与东盟的合作空间比较广阔,相关资料预测显示,贵州在未来的20年间电力市场前景较好,市场广阔。但是贵州的资源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根据上述分析发现,近年来贵州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于传统药业、农产品以及初级工业品等方面,其市场前景广阔,自身区位优势突出,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是历史所趋、民心所向。

2贵州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中阿文化经贸合作论文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语民族是世界上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与文明,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中阿之间的友谊与交流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差异。早从丝绸之路开始,中国人民就同阿拉伯国家人民有着密不可分的民间往来和经贸发展,从此开启了中国文明与阿拉伯语国家在文化、市场、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使得中国高度重视中阿语言的交流,为增进中阿人民的互相往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今天的中阿经贸合作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重要意义。

1中阿经贸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全球战略的发展,中国经济体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阿拉伯地区国家处于连接中欧的经济枢纽,且中阿都属于发展中的经济体,所以中阿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中阿全面经济战略合作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内陆经济与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商务部、外交部等部委的正确领导及高度关注下,在我国宁夏先后举办了多届中阿经贸论坛,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全面开放的一种重要步伐。在中阿经贸论坛中,先后落实并促进了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其中包括了经贸、金融、能源、文化、科技、出版、人才、广播电视、旅游、农业、教育、清真产业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中阿首届博览会在银川举办,进一步拉近中阿双边经贸关系,博览会期间共签约达成合作项目30多个,总签约金额达600多亿元人民币。中阿双边贸易也在稳步增长,2013年1月至10月,中阿贸易总额达到1950亿美元,同比增长5.8%,双边贸易都得到优化。在非金融领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投资总额达到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9%,投资领域从原来仅有的资源开发、石化工业、纺织服装向机械制造、汽车组装等不断拓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中文化经贸领域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经贸关系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中东的政治动荡也对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近年在阿投资承包的工程领域在过去两年中不断连续下落。但对于两个互补性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区局势的动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发展,中阿经贸关系发展全面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阿关系的发展日益与整个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密切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中阿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相互依赖,在文化领域的相互融通,在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资源合作、贸易往来、文化教育交流等各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有利发展条件大于不利因素,贸易合作发展前景良好。

2中阿在文化经贸合作深化的重要性

中阿贸易合作的发展离不开非金融经济的合作,文化贸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国与国之间发展经贸合作就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语言、礼仪及信仰等,阿拉伯民众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有效地沟通交流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华民族跟阿拉伯语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信仰,语言区别非常大,除了中国的汉语言难学之外,阿语也是其中之一。阿语即阿拉伯民族语言,有27个亚非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把阿语做为官方语言,主要通行于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使用人数超过2亿多,且分布广泛,有着不同地区的方言,而“标准”阿拉伯语则是以回教经典《古兰经》为准。所以在文化经贸合作中,有效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中阿经贸双边往来离不开历史悠久的文化贸易的宝贵资源与财富,随着中阿经贸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提升,中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活动必将密不可分,人员往来也必将频繁,文化交流也会日趋活跃,这也是经济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对两个地区的文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阿文化贸易的发展最早可以从丝绸之路开始探究,它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使两个地区的文明需要进一步融合有了充分的依据,发展中阿经贸合作也需要源远流长的文化做基础和铺垫,因此,文化交融会为中阿经贸注入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3文化经贸合作深化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一带一路”新经贸关系研究

摘要: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加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是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我国新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中俄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保证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新经贸关系,希望为研究中俄贸易关系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新经贸关系;发展现状

1中俄经贸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

1.1“一带一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意义。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思想,“一带一路”沿线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贯穿欧亚大陆,构造一个经济联合体。沿线周边国家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让沿边国家平等的进行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双边的经贸合作,中国与俄罗斯大约2981km相邻,这为两国沿边地区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发展契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双边共享资源,比如高科技,高能源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1.2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黑龙江省相邻,远东地区大开发加快了中俄经贸合作,远东地区有丰富的能源,为中俄新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主要是靠铁路,中东铁路的完善,为中俄贸易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措施。

2中俄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两国之间的不信任与互相防备。贸易合作双方必须信任,这是贸易发展的根本保障,但在国际贸易发展进程中,大国之间贸易发展都存在不信任的问题,比如中美、中俄、美俄表现突出。中俄两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问题,加快两国在贸易发展过程中互相不信任问题,企业之间在正常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的企业进行打压,这样对中俄贸易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加上世界流行“中国威胁论”和“移民渗透论”的不正确言论,促使俄罗斯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一定防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俄经贸的发展。2.2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问题。中俄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贸易结构发展,现在两国贸易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出口俄罗斯的产品基本都是轻工业产品,出口类别单一,在进行经贸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也是我国进行贸易的瓶颈,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在进行经贸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劣势,这是我国经贸发展的共性问题。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能源,比如天然气等,能源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很大,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两国的贸易发展,对两国经贸可持续发展没有起到保障作用。

查看全文

经贸合作路径优化与实践

摘要:中东欧是我国优化对外经贸合作布局的关键地带,在促进我国内外循环高效联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支点作用。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地缘博弈的加剧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等因素仍给双方合作的深化带来了挑战。我们应针对现实“堵点”,着力打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产业链梗阻、统筹各方关系、创新合作形式、夯实人文根基,从而为提升“双循环”内外对接效率提供新动能。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经贸合作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伴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升级,经济全球化已步入深度调整与转型的新阶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以促进内需发展、提高开放质量为目标的经济转型升级拓宽了回旋空间、指明了实践方向。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中东欧是我国优化对外经贸合作布局的重要板块与关键方向。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双方政治互信水平得到了有效强化,在积极的政策引领下,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不仅为双方扩大经贸规模、提升务实合作质量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且也为中国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加快准入对接提供了缓冲平台,为了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区位支撑。虽然较高的经贸契合度与共谋发展的合作意愿使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大量实质性成果,但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与乏力的经济增长形势,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也日渐凸显。构建新发展格局给中国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的潜力。准确把握中东欧优越地理位置,系统梳理阻碍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深化的问题根源,将为新发展格局下打通双方对接“堵点”提供依据,从而以更加优化的合作路径为加快“双循环”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力支撑。

二、中东欧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中东欧是当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背靠欧盟大市场,东联西通优势明显,为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向西延伸”开辟了通道,能够推动国际循环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因此,中东欧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联动的关键支点。

查看全文

中韩经贸关系分析论文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主要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间接贸易或通过双方民间机构开展民间贸易方式的直接贸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达到近1600亿美元。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7年来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与服装、煤炭、电子零部件、冷冻水产品、玉米、钢材等,自韩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材等。

韩国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4万家,实际金额达38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

二、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贸易逆差严重

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和1991年,两国贸易中中方都是顺差,且顺差增长幅度较大,但自1992年建交以后情况中方已经逐渐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间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到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6年达到453亿美元,再创新高。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比较大能消费更多的韩国产品,而韩国的市场容量小,无法吸收大量中国产品。如2006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8%,而进口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6.9%。(2)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3)中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刺激了进口,消弱了出口能力。1992年中国取消了16钟进口调节税比鞥开始逐年降低关税,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关税持续下降,这些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是刺激了进口削弱了出口能力。(4)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查看全文

中韩经贸关系

一、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主要通过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间接贸易或通过双方民间机构开展民间贸易方式的直接贸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后,中韩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努力,2007年达到近1600亿美元。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7年来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7%的水平,更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的速度,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5.3%)、美国(21.9%)、日本(13.6%)的年均增长水平。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与服装、煤炭、电子零部件、冷冻水产品、玉米、钢材等,自韩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石化产品、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皮革、纸张、不锈钢材等。

韩国对华投资也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从韩国注入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占中国当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1%上升到2005年10%。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4万家,实际金额达38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对中国投资国。

二、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贸易逆差严重

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和1991年,两国贸易中中方都是顺差,且顺差增长幅度较大,但自1992年建交以后情况中方已经逐渐成为韩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间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到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6年达到453亿美元,再创新高。造成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比较大能消费更多的韩国产品,而韩国的市场容量小,无法吸收大量中国产品。如2006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8%,而进口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6.9%。(2)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低廉的成本,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3)中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刺激了进口,消弱了出口能力。1992年中国取消了16钟进口调节税比鞥开始逐年降低关税,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关税持续下降,这些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是刺激了进口削弱了出口能力。(4)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查看全文

深化共识实现中印友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两国共同的利益;制约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因素;增进互信,消除障碍,不断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当前,世界已进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互相毗邻的亚洲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国家关系、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边界问题、西藏问题、深化经贸合作,夯实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增进互信。扫除障碍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中国在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方针指导下,同周边各国全面建交并且与绝大多数邻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印两国于2005年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文就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印新型国家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前,世界已进入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人们日益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国与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在各种区域和全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和平共处的国家间关系得到各国的普遍共识。2005年4月,总理访问印度,两国政府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印两国56年交往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又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意义重大。

l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互相毗邻的亚洲大国,尽管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座落在两国的边境上,为两国在交通上增加了某些不便,但它却阻挡不住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在过去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上,两国长期友好相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查看全文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俄经贸关系;市场特性分析;经贸发展战略

论文摘要: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中俄经贸关系发展

(一)中俄贸易发展的几个阶段

1991年至今,中俄贸易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3年),苏联解体后,两国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1991年双边贸易额为39.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减10.8%;199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8.6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50.2%;1993年达到76.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31.0%。第二阶段(1994~1998年),贸易方式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双边贸易额下滑,1994年为50.76亿美元(-33.9%),1995年为54.63亿美元(+7.6%),1996年为68.46亿美元(+25.3%),1997年达到61.24亿美元(-11.2%),1998年降至54.81亿美元(-10.5%)。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31.5%),1999年为57.20亿美元(+10.4),2000年为80.03亿美元(+39.9%),2001年为106.70亿美元(+33.3%),2002年为119.30亿美元(+11.8%),2003年为157.60亿美元(+32.1%),2004年为212.30亿美元(+34.7%),2005年为291.00亿美元(+37.1%),2006年为334亿美元,2007年前9个月就达349亿美元,增幅高达42%。

(二)中俄经济科技合作

查看全文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俄经贸关系;市场特性分析;经贸发展战略

论文摘要: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中俄经贸关系发展

(一)中俄贸易发展的几个阶段

1991年至今,中俄贸易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3年),苏联解体后,两国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1991年双边贸易额为39.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减10.8%;199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8.6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50.2%;1993年达到76.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31.0%。第二阶段(1994~1998年),贸易方式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双边贸易额下滑,1994年为50.76亿美元(-33.9%),1995年为54.63亿美元(+7.6%),1996年为68.46亿美元(+25.3%),1997年达到61.24亿美元(-11.2%),1998年降至54.81亿美元(-10.5%)。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31.5%),1999年为57.20亿美元(+10.4),2000年为80.03亿美元(+39.9%),2001年为106.70亿美元(+33.3%),2002年为119.30亿美元(+11.8%),2003年为157.60亿美元(+32.1%),2004年为212.30亿美元(+34.7%),2005年为291.00亿美元(+37.1%),2006年为334亿美元,2007年前9个月就达349亿美元,增幅高达42%。

(二)中俄经济科技合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