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6:41: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政工作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作总结乡镇民政工作总结
乡镇工作总结乡镇民政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有民政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镇工作实际,认真细致的做好村委会换届、殡葬改革、救济款发放等各项工作。现将上述工作作以简要汇报。一、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首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鲁灿勇同志为组长,以民政、人大、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建立了强有力的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举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是制定方案,分步推进。认真研究分析前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摸清底数,分批实施,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镇45个村分三批进行。第一批进行24个村,第二批进行16个村,第三批进行5个村,确保选举工作不出现问题。三是严格程序,不走过场,搞好包片包村干部的培训工作,制定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明确了责任,对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走了过场,造成后果的,要给予严格责任追究。截止到现在全镇45个村中已完成41个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占总任务的91%。还有仉于、寺后杨、后高、后孙未完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一是有的村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文化水平低,素质较低,拉帮结伙,不服从支部的管理,工作不配合,影响很坏,对此,我们加强对新任主任的培训,从思想和工作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四个没有进行选举的村存在着家族势力,拉帮结伙,互拉选票,群众意见很大,我们一方面集中力量,对这些村进行整顿,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做好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殡改工作我镇有4.4万人的大乡镇,今年上半年死亡人数181人,死亡率3.9‰,火化人数158人,火化率86%,在殡改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殡改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和组织引导丧(葬)领域的移风易俗,让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推动殡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副镇长为组长的殡改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殡葬改革的暂行规定》,加大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严格执法对偷埋者,起尸火化,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改的顺利进行。三、救济款的使用情况我镇在救济款、物的发放、使用和落实,坚持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对上级下拔的救济款,物做到了接收,登记和管理档案化,公开化,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对给各特困户下拔的救济款做到符合规定,不拖欠,截留,挪用,挤占。今年上半年我镇共发放赈灾救济款、扶贫救济款共计3.1万元。下半年工作计划总结上半年的工作,下半年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完成未进行的四个村,以保证村委会换届完成率100%,在殡改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实行殡葬报告制度和奖励举报制度,争取火化率达到100%,救济款物的使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进一步完善救济保障机制,确保特困户维护基本的生活需求。
乡镇工作总结乡镇民政工作总结
乡镇工作总结乡镇民政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有民政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镇工作实际,认真细致的做好村委会换届、殡葬改革、救济款发放等各项工作。现将上述工作作以简要汇报。一、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首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鲁灿勇同志为组长,以民政、人大、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建立了强有力的选举工作领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机构,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是制定方案,分步推进。认真研究分析前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摸清底数,分批实施,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镇45个村分三批进行。第一批进行24个村,第二批进行16个村,第三批进行5个村,确保选举工作不出现问题。三是严格程序,不走过场,搞好包片包村干部的培训工作,制定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明确了责任,对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走了过场,造成后果的,要给予严格责任追究。截止到现在全镇45个村中已完成41个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占总任务的91%。还有仉于、寺后杨、后高、后孙未完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一是有的村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文化水平低,素质较低,拉帮结伙,不服从支部的管理,工作不配合,影响很坏,对此,我们加强对新任主任的培训,从思想和工作方面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四个没有进行选举的村存在着家族势力,拉帮结伙,互拉选票,群众意见很大,我们一方面集中力量,对这些村进行整顿,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做好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殡改工作我镇有4.4万人的大乡镇,今年上半年死亡人数181人,死亡率3.9‰,火化人数158人,火化率86%,在殡改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殡改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和组织引导丧(葬)领域的移风易俗,让群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破除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推动殡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副镇长为组长的殡改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殡葬改革的暂行规定》,加大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严格执法对偷埋者,起尸火化,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从而确保了殡改的顺利进行。三、救济款的使用情况我镇在救济款、物的发放、使用和落实,坚持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对上级下拔的救济款,物做到了接收,登记和管理档案化,公开化,认真接受群众监督x对给各特困户下拔的救济款做到符合规定,不拖欠,截留,挪用,挤占。今年上半年我镇共发放赈灾救济款、扶贫救济款共计3.1万元。下半年工作计划总结上半年的工作,下半年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完成未进行的四个村,以保证村委会换届完成率100%,在殡改工作中,加大工作力度,实行殡葬报告制度和奖励举报制度,争取火化率达到100%,救济款物的使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进一步完善救济保障机制,确保特困户维护基本的生活需求。
民政工作总结
2007年,全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关注民生民权民利,坚持“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治理等基础性日常工作能力上求争先创优,以推进市区丧事集中办理等创新工作能力上求突破,全市民政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荣获了浙江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市)、温州市殡葬改革工作一等奖、温州市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先进单位、*市“人民满意单位”、*市生态市建设先进集体、*市政协提案先进承办单位等荣誉称号,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
1、加快了城乡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步伐。完成了低保提标工作,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40元调整为170元,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30元调整为270元。做好低保对象动态物价补贴工作,根据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实际情况,全年共三次发放动态物价补贴,其中农村低保对象每人全年补贴180元,城镇低保对象每人全年补贴300元。2007年,全市共有低保对象7322户12913人,占总人口的1.11%,其中城镇居民低保对象230户435人,农村低保对象7092户12478人人,年发放低保金1558.77万元,动态物价补贴232.071万元。
2、推进避灾工程建设。2007年全面开展避灾工程建设,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共建成避灾场所132个,总建筑面积达18.5万多平方米,可容纳6.4万人,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抗灾能力。
3、做好灾害救助工作。2007年我市先后遭受第9号、第13号台风和第16号台风的严重影响,,我局按照《*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试行)》,全力投入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计灾、报灾、核灾和救灾工作,积极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活动,共安排救灾款410万元,发放春夏荒救济款12万元、冬令救济棉被2000条、救济粮7.49万斤、食用油268箱。帮助66户无自救能力的重灾户重建家园,为12130户灾民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4、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成果。全市现有农村五保对象611名,城镇“三无”对象22名,五保集中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3%和100%。市财政补助五保供养经费211.478万元。落实省政府为集中供养对象人均补助300元的医疗救助政策,缓解集中供养对象医疗难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敬老院管理,改善敬老院生活条件,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2006民政工作总结
今年来,镇民政工作在县委、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县、镇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大财务监管力度,提高民政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信息工作。建立民政档案微机管理,全面推进“数字民政”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做好发放灾后救济工作。
1、上半年我镇先后遭受了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各地造成了不同的经济损失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为了切实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将救济款5.5+24=29.5万元下拨到各个办事处。及时有效地发放给特困户,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放救灾衣服320件,被子230床。同时镇还府决定将春荒救济款5.2万元下拨给个办事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
2、春节慰问困难群众和特困户共发放5万元,从今年一月到现在临时补助已经发放5万元。
3、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全镇共有11户迫切需要重建的倒房户要求重建,我们已把筹建计划落实到人,争取年底之前完成。共发放重建资金5.1万元,灾后自救资金1.8万元。
二、以社会化工作为目标,深化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继续做好慈老龄委、地名设制等各项工作。
民政工作总结
今年来,镇民政工作在县委、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按照县、镇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大财务监管力度,提高民政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信息工作。建立民政档案微机管理,全面推进“数字民政”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做好发放灾后救济工作。
1、上半年我镇先后遭受了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各地造成了不同的经济损失,为了切实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将救济款5.5+24=29.5万元下拨到各个办事处。及时有效地发放给特困户,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放救灾衣服320件,被子230床。同时镇还府决定将春荒救济款5.2万元下拨给个办事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
2、春节慰问困难群众和特困户共发放5万元,从今年一月到现在临时补助已经发放5万元。
3、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全镇共有11户迫切需要重建的倒房户要求重建,我们已把筹建计划落实到人,争取年底之前完成。共发放重建资金5.1万元,灾后自救资金1.8万元。
二、以社会化工作为目标,深化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继续做好慈老龄委、地名设制等各项工作。
民政工作总结
2011年荣巷街道民政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指导下,民政工作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社区建设更上新台阶,优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创新探索、率先实践、互动合作”的工作局面。现将我街道民政办2011年民政工作完成情况和2012年民政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对照目标,强化指导,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
随着社区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加强社区建设也成为了扶持社区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标准经营社区成为了全街道的普遍共识。2011年社区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成绩突出,我们始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重点,统筹城乡,分类指导,社区建设得以全面推进。一是“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创新成效显著。“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创建活动是今年社区建设的创新特色工作,也是运用项目化管理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的一种新探索。我街道梁溪、梅园、青龙山三个社区自项目入围以来,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项目内容贴近居民需求,项目实施注重社会参与,创出了各自的特色和亮点。项目的开展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居民的参与度非常高。通过1年来的开展和努力,我街道三个社区的特色品牌项目最终在11月下旬通过验收,并成功名列区前15名。二是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今年我街道社区创建任务分别是:民主管理示范社区、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各1家(新峰社区),其余8个社区抓好扁平化长效管理工作。其中创建扁平化管理的新峰社区在平时工作中认真到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台账等软件资料实施到位,硬件设施也在努力建设中,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于11月下旬以较高水平通过区级验收。其余8个社区,继续有条不紊得开展各项日常常规工作,已将社区扁平化管理机制纳入社区的常规工作之中,并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受到各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社区自检、街道抽检等形式,确保扁平化长效管理落实到位。街道梁溪社区于年初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区”的验收社区,根据区有关部门的要求,从氛围营造到服务标准,从工作记录到服务质量,切实按照验收标准,逐条逐项做好完善整理工作,并成功通过全国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验收工作,成效喜人。三是部队家属院、家改居工作全面对接。对于“天马名苑”、“梁溪警苑”2个部队家属院的接管问题,我街道正积极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在区民政局协调帮助下与2个部队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碰头会,说明了移交的相关要求和条件,并进行了实地查看。目前,2个家属院与街道就接管和移交事项正在经一部协商中。家改居工作推进顺利。截止今年年底,华荣、华东、118都已移交到位,煤探、江大家委的行政管理已全部接管到位。
(二)落实政策,规范管理,社会救助进一步落实
社会救助工作是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是低保年审严格把关。今年以来,我街道认真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执行低保年审制度,制定较为规范的工作制度。目前,全街道共有低保户130户,219人。今年共取消低保户36户,新增15户,对新申请的低保户,我们始终坚持与社区一起开展入户调查,实事求是,民主评议,公示到位,确保低保工作全程的公正、公平、公开,做到不错不漏。二是临时救助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救急救难”特点,对低收入家庭及低保边缘人群开展临时生活救助。今年以来,已累计向54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资金63.7万元。三是助学渠道不断拓展。一方面做好常规助学,8月份,向辖区内51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发放助学金7.93万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与相关部门合作促成万达集团与辖区内2名贫困学生(小学、初中)结对助学,每人每年可领取助学金4000元,直至高中毕业。四是住房保障严格审批。根据经济适用房、租金补贴及实物配租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审核上报管理工作,前三季度累计上报租金补贴2户,申请经济适用房31户。五是慈善冠名狠抓落实。今年我街道共有4个社区居家养老须完成慈善冠名。目前,梁溪社区、荣巷社区和桃源社区已完成冠名任务,签订冠名协议并挂牌。六是慈善基金落实到位。按照解缴目标任务,迅速分解落实,街道建设办解缴15万元,目前万元全部解缴到位。
民政工作总结(市、县)
市民政局2005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市民政局民政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市民政局2005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区民政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
2006年区民政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在区工委、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区民政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立足现实,开拓进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为民”为主线,以“为民解困”为要事,以“适应形势”为主题,以“求真务实”为要求,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自身建设”为手段,紧紧把握时展脉搏,在大局中定方位,抓住机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赢得了民政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作的发展进步,为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2006年民政工作回顾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走上正轨,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1、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06年全区城市低保工作要点;完成了全区低保证的更换和低保申请表、变更表、收入证明等系列审批表格的更新工作;建立了低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落实了省民政厅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试行);完成全区低保户医疗救助的调查摸底工作,并落实了10户受救助户;配合市粮食局开展“情系困难职工——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好油”的活动,使500户低保户得到了实惠;多次联合区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对低保申请户进行审批核查,截止9月份,共审批了77户申请户,清退了52户,变更了52户。
2、为严格执行当前低保工作中的各项政策,规范低保管理制度,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及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六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及低保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核查分为两个阶段即自查和复查,采用听反映、实地查的方法进行了一户不漏的清理核查。整个核查过程严格按照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对因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符合原有享受水平或不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低保户进行了核减或清理,全区共核减了47户低保户,核减低保资金2533元;清退了41户低保户,停发低保资金5530元。截止9月份,我区共有低保户1085户1549人。常补对象1011户1388人,非常补对象74户161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58.6万元。
市民政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紧扣全市“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大局,积极开展“现代民政转型升级启动年”建设,推进特色工作7项,完成包含现代化指标任务在内的重点民生工作18项,下拨低保、社会福利、抚恤安置等各类保障资金1.49亿元,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基层基础建设逐渐夯实,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统筹推进,全市民政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增添了鲜活动力,呈现出难能可贵的生机和活力。
(一)民生保障向“福利型”攀升。力推城乡统筹——全市慈善基金规模达到2.55亿元,连续7年保持救助水平不降低,救助范围不缩小,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8400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1.9亿人次。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会上,我市被评定为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六星级,全国排名第28位。2013年,是全市基础民生保障树立全新标杆的一年。
一是有效实施城乡低保工作。全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459户、12564人,其中城市738户、1405人,农村5721户、11159人,发放低保金2644.4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元旦、春节一次性生活补助金417.18万元。发放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物价补贴272.6万元。二是稳步推进五保供养工作。落实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从2013年10月1日起,集中供养标准从4400元/人•年提高到54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从3000元/人•年提高到4000元/人•年。重点实施了溧城镇清安敬老院改造和南渡镇敬老院扩建工程,全年下拨“关爱工程”专项经费107.3万元。三是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溧城镇北郊社区被评为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立并完善了重大灾害民政、民防、地震、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和灾情会商制度,规范了应急工作程序。根据市政府《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为68户受“海葵”台风影响房屋严重损坏的困难家庭进行住房恢复重建。春荒、夏令期间,下拨困难群众救济款51万元。四是创新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全年新增捐赠资金1028万元,慈善基金规模达到2.55亿元,市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全年围绕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等项目落实慈善救助金近1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8万人次。同时,创新慈善救助方式,开展“慈善进企业”活动,推动建立“单位爱心基金”13家;搭建了慈善理事企业与受助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形成贫困大学生长期关怀机制,2013年应届257名贫困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此外,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全年支出医疗救助金50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500余人次。
(二)社会福利向“普惠型”推进。力推养老产业发展——中国老年学学会和我市共同举办了《中国•“长寿与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老年学学会负责人和全国15个长寿之乡的代表参加会议。全省“点亮空巢”爱老工程在我市启动,新华日报、卫视、扬子晚报等9家媒体对站启动仪式进行报道,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出色成效在全省范围得到有效推广。2013年,是全市社会福利建设向新的至高点不断奋进的一年。
一是孤、老、残保障工作得到加强。从2013年1月1日起,全市散居和机构养育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72元和每人每月1120元,全年发放孤儿保障金132.6万元,保障孤儿171名。发放重残救助金1300多万元,救助重残对象4993名。为2.3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600万元,为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46.42万元。二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出台了我市《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以各镇敬老院为基础的区域性养老中心,推进“一院两制,以院养院”模式,广泛开展社会寄养服务,在埭头、上黄、别桥、南渡等镇进行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年内共新建社会化养老机构1家,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300张。同时,协调落实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公开招标。三是长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长寿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推动成为长三角健康文化体验地、苏南率先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养生魅力之都为产业功能定位的长寿产业规划思路。茶叶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系列长寿文化建设活动,成立了长寿研究会,举办了《中国•“长寿与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向天目湖宾馆等11家企业授权使用“长寿之乡”形象标识,以南山竹海为主要载体开发建成了“南山长寿文化园”,推进了各大酒店“长寿宴”的研制开发,举办了长寿文化书画摄影展。《走进寿乡》图书正式出版问世,并向全国发行推广,全市长寿文化品牌推介取得显著成效。四是福利彩票销售力度增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014亿元,在销售大环境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实现比去年同期增长6%,筹集公益金901万元。
(三)社会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力推和谐社区建设——省级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为75%和80%,提前一年完成现代化指标2013年分解任务。新建便民服务大厅173个,城乡社区干部服务理念有效转变。社会组织备案登记数达到每个社区5个以上。2013年,是全市社会管理体系向科学化、人性化不断迈进的一年。